4月2日,大唐西安熱電廠1號機組A級檢修拉開帷幕。隨著“秦檢”的深度落地,來自檢修公司、渭河熱電、韓二公司、瑤池公司、延安熱電、石泉水電6家陜西發電公司系統內檢修隊伍協同作戰,以一體化管理、專業化檢修高效協作,開創互助檢修新模式,在提升檢修安全、質量、效率和人才流動等維度的一次全面嘗試。
安全護航:標準化管理筑牢本質安全根基
“西熱與我廠同為300MW火電機組,設備型號基本一致,操作標準同源,我們的檢修團隊自帶‘無縫對接’屬性,第二天就能全面鋪開作業。”渭河熱電廠項目經理閆鳴的話語,字里行間都折射出“秦檢”的系統優勢。
根據集團公司數字大唐建設要求和陜西公司高質量發展部署,“秦檢”平臺作為陜西公司2.0改革的重要實踐,為陜西公司系統內基層企業構建起全鏈條、標準化的安全防護屏障。在西安熱電廠1號機組A級檢修現場,這種“系統基因”優勢尤為顯著,通過等級檢修區域互助、重點項目專業互助等模式,6家“秦檢”承檢單位有效形成“專業互補、高效協同、機制科學、人盡其能”的立體化管理網絡。
在西安熱電廠1號爐脫硝催化劑更換項目中,瑤池公司的標準化作業成為“秦檢”的生動注腳。相較于傳統外包隊伍因人員流動大、設備熟悉度不足、操作標準碎片化導致的安全風險高發問題,“秦檢”實現了安全檢修的全流程統一、人員培訓的系統化覆蓋和隊伍結構的穩定性提升,從根本上構建起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秦檢”參檢人員由于長期進行系統內統一的安全培訓與技能認證,熟悉安全規范與操作要點,從而實現人員安全培訓精準化、高效化;工器具定置擺放,從源頭上減少因工具擺放混亂導致的安全隱患;檢修過程實行清單化管控,每一次數據記錄均關聯責任人與驗收標準,關鍵節點設置嚴格驗收流程,確保問題可迅速追溯。
這種“基因同源”的協同模式,將統一的安全標準深度嵌入作業全流程,從根本上破解了傳統外包模式的管理困局,讓安全管理實現了真正的無縫對接。在西安熱電廠1號爐脫硝催化劑更換項目中,該模式不僅助力工期提前2天完成,更實現了“零違章、零事故”的雙優目標,為企業安全檢修樹立了可復制的新標桿。
流程再造:高效協同驅動效率質量雙提升
“過去外部隊伍入廠,首先是入廠安全培訓和資質審核就要耗費至少3天時間,現在通過‘秦檢’平臺‘一鍵備案’,一天內完成入場手續辦理,上午進廠,下午開始工作!”西安熱電廠安全監督部主任杜言徐說道。
“秦檢”帶來的最直觀改變,便是入廠手續的大幅簡化。以往外部隊伍入廠需經過層層審批、資質核驗等繁瑣流程,如今依托“秦檢”平臺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系統內各單位在進廠前完成線上信息報送、審核和備案,為檢修工作爭取了寶貴的“黃金時間”,讓參檢人員、企業相關人員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推動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
在西安熱電廠1號機組氫氣除濕裝置檢修現場,渭河熱電廠的技術專工正帶著團隊對該系統進行檢查:“這套設備和我們廠同型號,大家之前處理過這類似問題……”該團隊憑借對同型設備的豐富經驗,通過比對快速鎖定氫氣除濕裝置回路焊接接頭厚度不達標的隱患點,最終采用全氬弧焊工藝一次性處理到位,實現技術攻堅從“摸著石頭過河”轉向“帶著方案落地”的轉變。
“今日完成汽輪機發電機轉子檢查,發現軸承輕微磨損。”每天18時,這樣的“檢修日報”都會準時出現在各專業群,詳細匯報項目安全情況、項目進展情況、次日工作計劃等,如有需要協調的工作,則通過檢修調度會進行協調,有效實現所有檢修項目的可控在控。西熱1號機組A修在檢修項目平均前期準備周期明顯縮短,跨單位資源調配效率有效提升,問題響應時間從“按天計算”壓縮至“小時級”,這不僅讓檢修現場的“黃金時間”被精準捕捉,更讓管理資源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檢修人員全力聚焦技術攻堅與質量管控。這種速度與質量并重的革新,不僅讓檢修現場的每一分鐘都轉化為生產力,更樹立了基層企業精益化檢修的新標尺 。
協同創新:跨廠資源整合激活發展新動能
“‘秦檢’平臺猶如一個技術‘聚寶盆’,盤活人力資源的同時,又促進了技術交流和創新,讓我們能隨時借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西安熱電廠黨委委員、副廠長張吉說道。
“秦檢”通過對系統內資源統籌,有效整合和統籌調配陜西公司內部人力資源,將系統內參檢單位的技術力量擰成“一股繩”,依托日常維護固定互助、等級檢修區域互助、重點項目專業互助的協同機制,打破企業間的資源壁壘。在西安熱電廠1號機組A修現場,來自6家單位的檢修隊伍身著統一工裝,以標準化流程協同作業,技術經驗在安全帽下的交流中不斷碰撞出新火花。
陜西公司首席專家、韓二公司部門級專業技術帶頭人張學利,韓二公司電氣檢修高管梁保榮成為了本次檢修“秦檢”技術協同的典型縮影。張學利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多年汽機檢修經驗,從本體檢修工序的細節入手,指導西熱青年揭缸隊攻克了汽輪機大修中多項急、難問題。尤其是針對高中壓轉子熱態過臨界振動大問題,他提出了精準有效的指導方案,并監督實施落實。在低壓轉子葉片發現裂紋后,他多次主動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協調會,動態調整工期、工序,強調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必須無條件執行節點工期的剛性要求。
梁保榮則針對設備檢修與運行優化提出多項關鍵指導意見,明確界定MCC段、PC段接觸器輔助接點及中間繼電器接點的直流電阻測量與更換標準,保障重要輔機電源穩定。在電動機檢修中,他細化接線盒電纜檢修工藝及標準,從外觀檢查、絕緣測試到端子緊固等制定詳細流程,確保接線可靠。督導檢修時,他不僅嚴把操作規范與工藝質量,還深入排查運行機組遺留問題,精準解決2號機凝泵變頻器頻繁過熱跳閘難題,經技術改造消除隱患,保障機組可靠運行。
在專家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西安熱電廠1號機組A修工作得以高效、有序推進,運行機組的遺留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這不僅是人員的跨廠調配,更是技術力、生產力與創新力的系統激活。檢修前,系統各單位通過平臺共享技術資料、典型案例,共同研討復雜工況解決方案;作業中,不同團隊的技術骨干相互切磋、“頭腦風暴”,催生出多項工藝優化方案。渭河熱電廠項目經理閆鳴參與熱網疏水回收項目時深有感觸:“通過承檢西熱熱網回水項目檢修工作,我們積累了豐富且實用的實戰經驗。這些寶貴經驗將直接應用于我廠該項目的改造工作,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秦檢”在西熱的落地,不僅是一次檢修效率的提升,更是企業管理理念的全面革新。從安全管控降低檢修風險,到簡化流程釋放管理效能,從跨廠技術協同激發創新活力,到平臺化管理培育人才梯隊,“秦檢”以標準化、平臺化、協同化的管理理念,打造出 “一站式”現代化檢修管理體系。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有效降低了檢修風險,釋放了管理效能,更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逐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秦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