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唐遼寧分公司以燃料結構優化為突破點,創新構建勝利東二礦褐煤資源應用體系,通過戰略采購協同機制,累計燃用褐煤31萬噸,實現綜合創效3453萬元。該實踐不僅達成降本增效與綠色轉型雙突破,更開創了集團公司內部“煤電協同、價值共生”的產業協作新范式,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典型示范案例。
戰略合作重塑燃料體系
今年年初,遼寧分公司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存量增效、成本領先、增量做優、晉位升級”戰略部署,將燃料結構優化列為重點攻堅任務。面對低熱值煤種應用難題,該公司與大唐能源投資公司組建聯合工作組,創新構建“價格聯動+運力統籌”采購體系。通過精準把握市場周期,雙方協調礦方建立熱值梯度定價機制,同步爭取鐵路運輸組合優惠政策,實現“按質論價+運費優惠”雙重突破。該公司燃料管理日志顯示:勝利東二礦褐煤綜合到廠價較常規煤種每噸降低112元,創蒙東褐煤入遼價格新低。
“我們不僅通過建立戰略合作長效機制,實現了全年運輸成本直降4000萬元,更是通過鐵路運輸綠色通道,保障了勝利東二礦褐煤穩定供應。”遼寧分公司燃料管理部趙欣欣介紹道。由該公司所屬錦州、沈東、葫蘆島三家熱電公司構建的“戰略采購-智能調運”協同機制,動態跟蹤礦價運費波動,持續釋放成本管控紅利。
技術攻堅突破應用壁壘
針對2500大卡低熱值煤種燃燒難題,沈東熱電公司組建黨員技術攻關組,立下“一個月攻克燃燒技術標準”軍令狀。其技術攻關組采用“負荷特性分析法”,建立勝利東二礦煤種全工況燃燒模型。遼寧分公司的集控室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燃燒參數曲線,記錄著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4月14日,在30%深度調峰工況下,該系統實現勝利東二礦煤種67%負荷穩定運行,突破低熱值煤種應用瓶頸。
遼寧分公司的生產日志記載著技術創新成果:通過23項工藝改進形成的《低熱值煤種燃燒技術規范》,建立入爐煤熱值、硫分等關鍵指標動態調控機制,實現從煤場管理到鍋爐燃燒的全流程優化。 “通過燃燒技術革新,既實現燃料成本大幅壓降,更同步達成零安全環保事件、零機組限出力,機組負荷響應速度提升15%。”遼寧分公司生產環保部姜國峰介紹道。
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突破
當勝利東二礦褐煤首次大規模應用時,遼寧分公司的技術團隊駐守集控室開展環保參數實時調控。在22天連續攻堅中,技術團隊創新構建“硫分動態補償模型”,依托智能脫硫控制系統,成功實現高硫煤燃燒工況下環保指標全面達標,環保數據持續保持“全綠”紀錄。
該公司經濟性分析報告顯示:35萬噸勝利東二礦褐煤等效28.55萬噸市場煤熱值時,碳排放量較傳統方案直降5.97萬噸,折合每噸燃料產生13元降碳收益。
如今,該公司正用這套“低成本煤+低碳排放”的組合拳,既為傳統火電廠減負,又在新能源大潮中找到了新角色——通過低熱值煤種靈活調節燃燒工況,成為消納風光電波動的“能源穩定器”。更為關鍵的是,該公司機組憑借燃燒工況靈活調節能力,在遼寧電力現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深度調峰補償收益。
機制創新凝聚發展合力
遼寧分公司創新構建“制度保障+組織協同”雙輪驅動機制,通過出臺《戰略煤種應用專項激勵辦法》,設立基礎達標獎與超量創效獎雙重激勵機制。僅4月份,沈東熱電公司就獲得燃料優化專項獎勵11.11萬元,有效提升了全員燃料成本管控意識。
在組織協同層面,錦州、沈東、葫蘆島三家熱電公司黨委聯合設立“黨建引領+戰略煤種應用”攻堅項目,黨員骨干主導攻克輸煤系統改造、燃燒器優化等技術難題21項。通過“凝智降成本 聚力促發展”大討論活動,三家熱電公司將“分倉燃燒法”“風煤比動態優化”等創新方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實現黨建與生產的深度融合。
遼寧分公司通過實施燃料結構戰略性調整,成功突破低熱值煤種應用瓶頸,并以“每噸煤都要創造最大價值”為理念,為傳統火電企業的轉型發展探索出新路徑。這種“戰略協同破瓶頸、技術創新促轉型”的實踐模式,正在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和遼寧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