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大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以“抓大項目、大抓項目”為工作導向,充分發揮項目評審咨詢專業優勢,通過優化評審流程、強化技術支持等手段,科學指導項目單位提升投資效益,全面加快重大項目評審各環節工作節奏,為集團公司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提早謀劃 強化開局意識
該院按照集團公司年度開工投產目標,分解制訂具體工作計劃,優化項目評審機制,加快項目前期論證,全力支持項目實現各階段的任務目標,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優質的方案指標。該院針對集團公司項目開工及重大調整(變更)等事項批復權限的下放,及時對接分子公司,調整優化工作流程,確保權限下放標準不降,促進高質量投資;對于投產容量大的項目,直接劃入重點項目清單,設定“快審”通道,早盡安排審查;加強與業主單位協調,采用設立項目單位工作代表的方式暢通溝通渠道,合力推進項目按期開工建設。
“年初有五個項目比較集中,我們謀劃開展了集中力量打大會戰”,該院工程咨詢一部主任胡紅偉介紹道。
評審的項目分布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設計單位工作方式、方案風格有所差異。為確保高質高效完成評審任務,該院綜合評審部積極作為,抽出專業骨干與工程咨詢一部協同組建內部專家團隊,并全力邀請頭部設計單位,實施穿插評審策略,發揮專家優勢,從不同角度為項目建言獻策。
精心投入 集中精銳力量
哈一熱項目作為涉及黑龍江、吉林、江西、浙江、江蘇等省五個重大傳統清潔能源項目的首個項目,其初設評審工作具有示范性意義。技經院精心投入專業力量,堅持全過程優化設計,注重增量做優,對各專業做好細致審查。
評審現場,一沓沓報告被攤開,一張張專業圖紙被展開,由外聘專家、內審專家和設計編制單位、項目技經人員組成的熱機、熱控、電氣、化學、土建等不同專業小組按照專業領域和不同分工,各司其職,對項目的初步設計報告進行全方位的審查。
評審過程中,項目單位可以旁聽、了解兄弟單位同類項目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系統對比。與會專家對一些技術問題的解答,評審過程添加的新內容,一些涵蓋了新一代煤電技術的新應用……各項目單位積極把握此次評審良機,圍繞技術路線優化與經驗成果等內容展開學習交流。同時,評審團隊也非常重視同類型項目和項目之間的經濟指標對標,力爭每個項目結合實際能夠達到新一代煤電技術標準。
科學安排 盯緊技經指標
整個3月份,該院憑著深厚的咨詢工作經驗和強大的專家力量,通過5次項目初步設計評審,實現了預定的目標任務。
負責長春二熱退城進郊項目和哈一熱項目的孫春暉介紹說,“長春二熱的項目在穩定負荷上推行大小磨策略,在變動負荷過程中切換大小磨來對應鍋爐燃燒。”這有利于機組低負荷穩燃。
負責江西撫州項目和浙江頭門港項目的劉建生,在談及項目的創新點時介紹說,“撫州項目采用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化學鏈燃燒裝置。這個化學鏈技術,目前國內還沒有投入運營的發電機組,集團公司走在了電力行業前列。”“浙江頭門港項目突出在采用鍋爐尾部煙氣余熱復合利用技術,鍋爐效率降低0.3%,可降低熱耗約87.5kJ/kWh。”除了這些創新點外,集中審查的這幾個項目都在借助“綠電”,做生態深度融合,通過建設光伏走廊、光伏捕碳項目,共同打造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利用系統,實現工業與生態和諧統一的新一代煤電示范項目。
“投資費用有增有減,不是說所有的優化都是降低或減少費用,而是通過最優的評審手段,保證投資概算準確性與合理性,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負責造價審核的姜東紅說出了自己對工程的理解。對于項目而言,通過對設計概算的系統審查,進一步增強項目投資的可靠性和可控性,更加準確反映項目建設的實際需求,有助于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投資管理和成本控制,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
資源傾斜 增添評審活力
該院緊扣“一條主線、兩個聚焦、三點發力和四個全面”工作思路,整合專業力量聚焦重大項目評審工作,強化要素保障與跨部門協同,以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的優質服務為項目評審提供數據支撐。
該院綜合評審部、工程咨詢一部結合各自分管的階段性評審工作,制訂提高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評審服務效率的具體措施。同時,針對初審存在的問題,兩個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議,解決難題。
“將評審流程由項目公司逐級上報經濟評價系統,簡化為項目單位直報系統 ,大大壓縮了周期。對不影響審查的前置要件,采取最大程度的容缺受理,并以最快速度并聯辦理。”該院綜合評審部經評咨詢師、集團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陳正浩介紹說,“在本次評審中,技經院開發的經濟性評價系統通過數智化賦能,為集團公司重大項目投資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作用。”此次集中評審,增強了評審團隊對五個重大項目的全面理解和把握,通過同類型項目的經濟指標對比,實現了方案優化,達到了科學評審預期目標,為未來開展集中、規模化評審,提供了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