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黃海,改革破浪前行。4月份,新組建的江蘇新能源公司實現發電量同比增長24.8%。這一成績,不僅彰顯出裝機容量達60萬千瓦的規模化優勢,更標志著這場涉及百余名職工的合并改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通過管理模式、發展理念和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原江蘇新能源和原濱海公司這兩家企業實現了從物理疊加到化學融合的質變升級,釋放出1+1>2的改革勢能。
機制先行 人才驅動激發新活力
面對海上風電與陸上新能源在管理模式與技術需求上的巨大差異,該公司在人才配備上下足功夫。歷時3個月,該公司完成4輪次合計148個崗位的競聘(選聘)工作,率先打破“大鍋飯”思維。7名90后青年才俊脫穎而出,走上該公司本部主管崗位,人才配置精準下沉,一批管理人員轉向生產一線,反向也有不少生產精兵步入管理崗,各部門間合理流動。
“改革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讓我從一線生產人員轉型為發展規劃人員,與我的性格特長十分契合,干事創業的熱情被徹底激發。”95后職工陳興啟感慨道。該公司堅持公平公正、擇優錄取的原則,通過全員競聘和人才梯隊優化,不僅實現了人員的高效整合,更讓每一位職工在改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
安全筑基 融合提質催生新動能
該公司統籌“兩會”保電及春季安全大檢查等多項任務,制訂年度安全生產清單。針對設備穩定運行和現場安全,該公司制訂月度典型缺陷分析機制,積極推進制度修訂和電子兩票系統融合,有效解決融合安全管理難題;通過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組織專項培訓和應急演練,開展多類型培訓快速培養人員適應新崗位要求。2月份,該公司鹽城黨支部和安生黨支部聯合開展“隱患排查日”,帶領多位青年穿梭于連云港光伏技改現場,對設備逐一把關。
該公司鹽城區域運維中心促成海上風電、陸上光伏技術骨干跨專業協作,高效完成連云港光伏組件技改項目,發電效能提升17.9%。該公司項目開發實現多維突破,順利獲得6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權,多個新能源項目備案獲批。同時,該公司通過流程優化和集約管理,推動決算效率顯著提升,現貨交易增收超百萬元,企業“造血”能力顯著增強。成果的背后,是融合發展帶來的管理協同和資源整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蓄積了新動能。
黨建引領,文化交融邁向新征程
合并之初,該公司黨委堅持將黨建工作貫穿改革融合全過程,強化思想動員,領導班子帶頭簽訂“雙目標”責任書,確保改革方向清晰、執行有力,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干勁不減。該公司建立“三必須一談話”廉潔教育機制,通過定期談話、警示教育等措施,降低改革過程中的廉政風險;重新優化黨工團組織架構,選配52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的黨工團干部。該公司工程主管張博坦言:“融合時期業務繁雜、誘惑也多,正是企業通過‘三必須一談話’機制把提醒做在前面,讓我們能輕裝上陣。”
文化的融通為管理和業務的融合裝上“潤滑劑”,讓改革之路少了阻力、多了合力。該公司以“四個堅持”為主線,策劃一系列文化活動,強化職工歸屬感和團隊凝聚力。該公司通過聯誼活動、內部宣講、公眾號推廣等多樣方式,消除了合并前兩家公司的文化隔閡。
“起初不免擔心,但隨著各種活動和溝通展開,感受到企業的溫暖與活力,如今已和新同事融為一體。”原濱海公司的一名老職工感慨道。每月“卓越之星”評選樹立先進典型,激發了全員學習爭先氛圍,該公司的紀檢“勁風暖陽”品牌將監督與關懷結合,為職工排憂解難,激發“比學趕超”的干勁與榮譽感。
從濱海風電葉片飛旋到睢寧光伏矩陣熠熠生輝,改革創新基因已根植于企業發展之中。這艘融合巨輪正承載夢想,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書寫屬于大唐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