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風由南至北給甘孜高原緩緩涂滿色彩,行走在鄉間小路上,映入眼簾的宛如一座世外桃源。
“沿著這些‘唐’字牌新能源路燈一直走,就到我們村了。”大唐鄉城(得榮)公司駐得榮縣茨巫鄉杠然村駐村隊員劉軻為我們指路道。
環山路旁,沿坡而上,在通往村子的路口處,我們被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涼亭、花臺、白藏房、彩鋼瓦,獨具特色的藏家建筑與自由哺食的牛羊、正在勞作的村民交相輝映,儼然繪就了一幅美麗、整潔、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以“大唐紅”繪就鄉村振興“大藍圖”

杠然村坐落在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這里遠離塵囂,民風淳樸,被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昔日的貧困村如何依靠資源稟賦將藏區特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讓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成為村莊發展急需破解的難題。兩年來,在駐村干部的幫扶下,來自中國大唐的資源與杠然村“握手”,“三扶三真,五位一體”的大唐特色幫扶體系在杠然村得到生動實踐。
溫暖的陽光下,村口服務中心的大門敞開著,紅色的“唐”字太陽能路燈與對面圍墻上“大唐援建”四個紅色的大字交相輝映,綠蔭掩映下嶄新、明亮的塑膠籃球場和村民活動室散發著別樣的韻味。
村民告訴我們,以后這里還要安裝健身器械,農忙之余可以來這里伸伸腿,活動活動筋骨,人也會更加精神。
順著路口往下走,一排排樹木郁郁蔥蔥,一簇簇鮮花縱情開放,一戶戶人家窗明幾凈……今年63歲的阿婆是土生土長的杠然村人,見到她時,她正坐在屋前與另一位阿媽聊天。在村里生活了幾十年,提起村里的變化,她說:“我們心里盼望著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她回憶,沒有改造前的土路又窄又臟,私建的豬圈、散落的廁所散發著濃濃的味道。“現在好哩,和以前大不一樣了,謝謝大唐給我們帶來這么好的環境。”
“生活環境的改變,讓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看到村子的改變,看到村民臉上的幸福,我們真的很安心。”劉軻在談到杠然村鄉村建設時也是滿臉感慨。他介紹道:“在杠然村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投入165萬元完成了村內新能源公共基礎設施、戶外便民服務設施、人居環境提升和新‘ 五改三建 ’建設。對村轄區內進行美化亮化,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鋪設村籃球場、活動室。還在全村實施藏區新居提升改造項目,每戶補貼 3.5 萬元用于人畜分道、農戶庭院建設、衛生間以及豬圈改造。”
以“小積分”兌換鄉風文明“大能量”

在服務中心的一角,我們看到一間特別的小賣部。貨架上牙膏、大米、食油、衛生紙等一應俱全。與其他超市不同的是,這里的商品不能用現金購買,只能用積分兌換,而積分則來自村民日常鄉風文明的積累。
這是杠然村村兩委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支持和張羅下開業的“積分超市”。在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村民各家各戶按照有關工作管理制度和行為準則,實行行為量化積分,當積累到一定分值時,便可以到積分超市里兌換相應的物品,直接以物質獎勵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建設的“正能量”,以“小積分”兌換“大文明”,以“小超市”撬動“大能量”。
“上個月,我參加了村里的衛生清潔、綠化美化、村容村貌整理等活動,得到了好多積分,可以兌換一袋大米、兩桶油、還有一瓶洗衣液呢。”前來兌換物品的村民樂得合不攏嘴。
以“小場景”記錄村民群眾“大幸福”

在鄉親們的笑容里,他們的收入在提升。
在中藏草藥種植基地,鄉親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相邀著一起去地里轉轉,除除草、培培土。他們告訴我們:“要好好養護這些幼苗,別看現在不起眼的樣子,兩年后這些藥材分紅可達40萬哩。”
“我們村還有一臺收割機,是大唐贈給我們的,去年租給別的村,也有一筆不少的收入呢!”村民忠措滿臉幸福地說。
在我們的心里,村民的熱情在流淌。
澤仁的家中還在忙著粉刷墻面和圍墻改造,我們看到村里年輕的勞動力都趕來幫忙,你扶梯子我刷墻,人多力量大,一天的時間就改造得七七八八了。孩子們看到我們,會聚攏過來主動握手,然后又一溜煙地散開,他們純真的眼神中透露著好奇與友好。老鄉們熱情地招呼邀請我們進屋喝茶,讓我們倍感親切。
在我們的眼里,農村的改變在提速。?
鄉里舉行了一場演出活動,活動結束后地上沒有一片紙屑垃圾。我們不禁感嘆:“在這么偏僻的鄉村,村民竟有如此好的文明習慣,真是想不到。這樣的變化,讓我們對農村的未來滿懷憧憬和信心。”
“我們要共同愛護好我們的公共設施,讓我們村變得越來越好。”
在我們的鏡頭里,鄉村振興的活力在凝聚。
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組織下,一場精彩的村BA籃球賽在村頭新鋪設的球場上展開,球場上人聲鼎沸,年輕的小伙們在球場上飛奔,場外圍觀的村民,不時為他們加油助威。無論是鄉親們的精神面貌,還是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工作狀態,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股發展的活力正在這個鄉村加速形成。
裹著泥土的新芽在破土而出,杠然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印象中貧瘠的甘孜高原,那一方土地,正在編織成民風更淳樸、鄉風更文明、環境更優美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