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江西新能源公司迎來歷史性時刻——風電日發電量同比大幅躍升,以破紀錄的成績刷新歷史峰值,為沖刺“雙過半”目標注入強勁動力。
黨建領航,凝聚協同攻堅“紅色引擎”
今年以來,江西新能源公司以“紅色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構建“崗區隊日網”工作體系,深化“黨建引領 +”項目攻關,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該公司以區域運維中心為載體,打破區域協同壁壘,高效統籌技術力量和物資儲備,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技術難題。在蜈蚣山風電場,面對大容量風機覆冰問題,黨員技術骨干帶頭組成攻關小組,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提出了“大唐江西方案”,成功試運行國內首臺智能紅外風機融冰設備。
“以往風機覆冰期間,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風刮過卻無法發電,心里別提多著急了。” 蜈蚣山風電場班長李永波感慨地說道,“現在有了智能紅外風機融冰設備,情況大不一樣了。今年設備投入使用后,在一次持續的覆冰天氣中,我們通過設備及時融冰,發電量提升了50%,實實在在把‘冰窟窿’變成了‘發電倉’。”
通過黨建與業務的同頻共振,該公司設備維護響應效率顯著提升,風機運行可靠性持續增強。截至4月,該公司風機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長較去年同期增長26%,風電年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22%,以扎實的發展成效為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筑牢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激活創新發展“智慧動能”
江西新能源公司以科技為引擎,積極探索生產運營新模式,全力構建“區域管控集中化、片區運維中心化、場站管理無人化” 的現代化運維體系。該公司以集控中心數字化、智慧化中樞平臺為載體,深度融合智能算法、人機交互及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
設備振動、溫度、功率等指標的毫秒級動態監測與多維度分析,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精準畫像與實時預警。
“集控智慧化可幫了大忙!以前人工巡檢全靠‘腿跑眼瞅’,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還得擔心漏檢誤判。”該公司集控中心值長高秋生一邊操作著數字化中樞平臺,一邊說道,“現在‘超級大腦’24小時盯著設備運行狀態,可實現提前干預處理,有效提升發電效能”。
該公司積極推進智慧化無人值守場站建設,系統部署智能巡檢機器人與無人機,通過AI視覺識別,快速定位并高效處置設備隱患,大幅提升設備運行的可靠性,為安全生產筑牢智能防線。同時,該公司以數據驅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集控平臺與安全生產管控平臺、集中功率預測系統、五防系統等多平臺的數據互通與業務協同,大幅提升了生產運營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精細運維,鍛造提質增效“硬核實力”
江西新能源公司始終堅持“度電必爭、顆粒歸倉”理念,以精細化運維為抓手,聚焦老舊機組設備治理、新投運大兆瓦機組穩定性提升等問題,通過深度剖析歷史運行數據,針對不同場站、單臺機組的特性差異,制定“一場一策、一機一策”治理方案,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控。
在老舊機組改造上,該公司創造了顯著成效。吉山風電場48臺服役超過10年的老舊風機,針對風機變槳通訊故障、齒輪箱漏油等“老大難”問題,該場站成立攻關小組,創造性提出滑環擋油板改造、通訊程序延時判斷等解決方案,累計解決30余項長期困擾的技術難題,風場缺陷數量同比下降34.6%,徹底告別“夏季高溫依賴外援”的歷史,成功讓“高齡”設備煥發新生。
今年以來,該公司有序推進風機葉片加長、大電流設備溫度檢測、架空線路隱身防雷等重點工作,全方位提升設備健康水平,有效保障了電力輸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設備高效穩定發電提供了堅實保障。
未雨綢繆,構筑安全生產“堅固屏障”
江西新能源公司始終將安全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系統內外典型異常事件案例,持續優化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案例分析—預案完善—經驗共享”的閉環管理機制。該公司通過安全日活動、班前班后會開展知識研討與模擬考核,同時組織防止全廠停電、高空逃生、防汛救災等實戰演練,全方位提升全員安全責任意識與應急處突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該公司嚴格執行“一停二想三作業四不干” 等安全準則,將安全生產要求細化到每個作業環節。該公司創新性地將日計劃與視頻監控系統深度融合,部署智能語音攝像頭實現作業現場全覆蓋輪巡,通過“AI識別+人工復核”雙重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并糾正違章行為,推動安全管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為安全生產筑起智慧化防護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