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緊緊圍繞“實現容量、資產‘兩個翻番’,再造一個新能源桂冠,建設一流清潔能源公司”的“十四五”愿景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狠抓生產經營、保供增效、項目投資、鄉村振興等工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主動加壓,跳起摸高,安全生產平穩有序,新能源提速增效攻堅戰、“黨建引領+”等重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精準幫扶工作亮點頻現,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局面。
截至6月底,該公司發電量和利潤圓滿實現“雙過半”,交出了一份飄紅的“成績單”。

龍灘水力發電廠充分發揮流域骨干水庫攔蓄洪水作用
保供增效動力強勁
“30天倒計時開始,必須爭分奪秒。”在桂冠電力公司所屬川匯公司營銷專題會上,第二黨支部與計劃經營部聯動組成“電量銷售”黨員突擊隊。短短一周時間內,“電量銷售”黨員突擊隊累計行程達1500多公里,對接購電主體30余家深化執行“枯水電量搭配高比例豐水電量”的售電策略,簽訂市場化電量超10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豐水期富余電量銷售困局。
5月26日以來,龍灘水電站水庫連續出現2次超10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峰流量,為2022年我國大江大河的首個編號洪水。對此,龍灘水電站充分發揮庫容調節能力,向下游削減流量708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達65%,大幅緩解了紅水河流域防汛壓力,同時攔蓄洪量22.8億立方米。
5月30日,該公司全口徑單日發電量首破2億千瓦時大關,實現防洪與發電“雙贏”。
當前,下游西江洪水仍在持續,該公司集控中心繼續實施梯級聯調、限流錯峰,助力流域防汛抗洪,在保供減棄的同時,極大程度減輕西江下游防洪壓力。
上半年,桂冠電力所屬各水電企業通過發揮流域集控調度優勢,增發效益電量;火電企業通過提高長協“兩率”,降低電煤采購價格,提高邊際利潤;新能源企業進一步強化投入產出、成本效益意識,深入推進提質增效工作,集合力、匯眾智打了一場漂亮的保供增效攻堅戰。

良江農光互補光伏項目
新能源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3月4日,總裝機容量10.3萬千瓦的合山公司灰場光伏電站項目一期 正式并網發電。
3月29日,乍暖還寒的馬王山,工程車、挖掘機一字排開,焊接聲、切割聲、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馬王三期風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并計劃年內投產發電。
4月22日,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龍灘水電廠梧州西江機場林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送出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
紅水河巖灘水庫,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光伏電板被群山環繞,這里是桂冠電力公司在廣西境內建設的首座漂浮式湖面光伏;在隆林縣者保鄉,一面面光伏電板沿著山勢向前舒展,在蔥翠的色彩中顯得格外耀眼。
水面漂浮光伏、林光互補光伏、景觀風力發電……依托自身技術優勢,桂冠電力公司不但在奮進“二次創業”新征程中發揮了“引擎”作用,還積極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條新能源應用場景的新路子。

黨員突擊隊正在檢修通風系統設備

黨小組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
黨建引領馬力十足
“要推進‘1841’黨建工作方略走深走實,做好‘四必須四融合’指標全過程管控和督辦,推進‘1841’由‘塑性’向‘聚魂’‘奪標’階段邁進……”在月度例會上,桂冠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凱強調。
上半年,該公司深入推進“1841”黨建工作方略,不斷深化“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在“四必須四融合”作戰室的統一指揮下,在各條戰線上,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中,經營發展成效凸顯。
“解放思想的程度有多深,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該公司機關第六黨支部按照“學、研、查、聚、干”“五步法”,不斷深化“解放思想 二次創業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拒絕躺平、不當看客、杜絕蠻干,根據經營發展中心工作,各級企業責任人以“抓住、盯緊、管好”的力度,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工作,通過每天反饋進度、每周通報進展、每月雙排序,有效保障了同向發力、過程在控、執行到位。
而在該公司所屬山東分公司萊州一期惠德機組提效改造過程中,黨委、黨支部、突擊隊、黨員四級聯動,由17名骨干組成的惠德機組改造黨員突擊隊以“早四晚八”的工作模式,倒排工期,細化節點目標,改造進度由初期的5至7天完成1臺風機改造,提速到現在的3天完成1臺風機改造,創造了自改造開工以來的最快成績。而改造后的風機效能在經生產技術部門測算后提效顯著,為實現“雙過半”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板蘭村光伏停車場
精準幫扶奔富路
“早就想買新能源汽車,可總是擔心充電難,現在村里有了充電樁,在家門口就能充電,很方便!”受益于充電樁建設不斷提速,板蘭村居民蒙均正計劃購買一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
在此之前,由桂冠電力公司投資援建并已投產發電的板蘭村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不但確保了村里的用電安全穩定,拉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也緩解了校園的用電壓力和需求,一舉多得。
作為大化縣板蘭村定點幫扶企業,桂冠電力公司結合村情實際,制定了“鄉村振興”方案和時間推進表,率先在板蘭村建設屋頂光伏發電站及新能源充電樁,村民的生產、生活電氣化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而在安蘭村弄納屯,一條剛硬化好的村路干凈整潔,格外顯眼。這條曾經僅有砂石鋪設,每逢下雨道路濕滑泥濘,困擾當地群眾出行的“苦心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多方協調下,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緊張施工,路面終于鋪設完畢。“等今年安蘭李熟了,就可以直接讓卡車開到家門口運貨了。”“今后我家的豬肉也能賣上好價錢了。”……曾經的“苦心路”變成了群眾眼中的“暖心路”。
數不清的深夜,安蘭村、板蘭村村部燈火通明,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黨員干部在教育、產業、民生、就業、黨建等方面,找問題、謀思路、想辦法,助力大化縣提升教育水平、升級鄉村產業、改造人居環境、促進增加就業、夯實黨建基礎,不斷推動“三扶三真,五位一體”大唐特色幫扶落地,帶領村民共同奔向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