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連日來,廣大政協委員不斷深入學習領悟演講精神,用以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就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董事長鄒磊。
記者: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中國大唐集團參與了哪些重點項目?您能否分享下大唐集團的經驗、創新?
鄒磊:十年來,中國大唐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互利共贏中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能源電力投資合作成果豐碩,贏得所在國政府和當地人民的高度贊譽。
目前,中國大唐境外總資產約275億元,中外籍員工近1600名,投產運營的境外項目7個,在役發電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電網項目包含3座變電站和294公里輸電線路;獲批待建項目1個,裝機容量91.2萬千瓦。投資興建的斯登沃代水電站和金邊—菩薩—馬德望輸變電工程,被時任柬埔寨首相洪森稱為“既修了路又造了車”,成為中資企業和柬埔寨政府友好合作的典范;緬甸太平江一級水電站項目獲得“能源國際合作最佳實踐案例”;收購印尼金光公司所轄蘇姆賽、肯達里和卡爾登三個清潔煤電廠以來,其運營效率、安全指數等顯著提升。
此外,在土耳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孟加拉國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電站調試、運維、檢修和技術指導項目,助推電力發展、產業升級。中國大唐還承擔了4期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電力援助項目,出色完成國家賦予的莊嚴使命,彰顯了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道義擔當。
記者:如何理解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對企業發展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的推動意義?大唐集團是如何踐行的?
鄒磊:近年來,各種全球性挑戰與日俱增,ESG逐漸成為國際共識,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作為特大型能源企業,中國大唐深度融入和服務美麗中國建設,致力于共建健康繁榮、清潔美麗世界,在推進能源電力綠色發展、污染防治、科技創新方面積極發揮排頭兵作用,在規范治理、誠信運營、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努力探索特色ESG管理與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揮技術優勢,推動綠色發展。如,在泰國承攬的PTG生物質電站工程承包項目,實現了技術、管理全方位輸出,項目不僅推動了中國先進技術的“走出去”和泰國當地綠色低碳轉型,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是中泰兩國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實踐。
注重社會效益,共享發展成果。如,在印尼,大唐金光公司積極幫扶小微企業、幫助當地貧困人員參加社保、建造圖書館改善地方學校條件……開辟出一條基于貧困幫扶、健康防疫、醫療救助、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捐贈助學、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之路,屢次獲得印尼社會責任四星獎。
運用先進技術,提升運營水平。如,近年來,在柬埔寨完成230kV輸電線路無人機自主巡檢、激光清障和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值班上崗”,建成柬埔寨首個光伏變電站,取得柬埔寨國家電力行業線路無人機自主巡檢、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變電站光伏發電互補三個項目第一,填補了柬埔寨國家電網在該領域的空白。
記者:在科技創新方面,大唐集團近幾年有哪些創新成果和技術儲備,可以與外界分享?
鄒磊:中國大唐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與知名裝備制造企業、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高水平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優化科技項目開發布局,在水電、煤電、儲能及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開工建設了一批重大科研攻關項目。
近期,與新加坡企業集中在海南省電力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供冷供熱技術、綜合能源服務等方面優勢,在現有的新能源和綜合能源合作基礎上,繼續深化合作關系,采用“電制冷+冰蓄冷+供冷微網”技術方案,合作投資打造綜合能源項目。在智慧能源項目、“網源荷儲”項目、氫能項目、碳交易等方面合作進行探索,利用各方全球資產和機構布局,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項目。
10月20日,大唐中寧100MW/400MWh壓縮空氣儲能綠色低碳技術攻關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全面啟動。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達1.2億度,可滿足10萬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項目攻克了選址受限、成本高昂、效率偏低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該項目儲存介質僅為空氣,通過高效壓縮和膨脹、儲熱和放熱,實現能量高效存儲和利用,具有儲能時間長、容量大、單位成本低、安全環保、推廣價值高等優勢,對加速推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產業化進程,有效支撐能源革命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記者:下一步,中國大唐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計劃是什么?
鄒磊:作為能源電力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我們將以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為愿景,以保障能源電力安全供應為抓手,為充滿不確定性能源市場注入更多確定性。未來,我們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推動構建“一帶一路”能源電力新發展格局。我們將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構建以電網、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為發展基礎,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為發展兩翼,以氫能、儲能、綠碳、節能環保、科技研發和智慧綜合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發展驅動之輪的“一基、兩翼、六輪”國際業務發展新格局,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二是主動引領氣候治理國際合作。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企業在當地的社會責任,注重綠色低碳和生態保護,持續深化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三是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將以投資引領、技術傳播、人才培養為橋梁,不斷加強與當地政府、知名企業和社區民眾的交流與合作,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企業,了解中國發展理念,實現民心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12月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