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縣板蘭村藏匿在紅水河畔十萬大山的山坳里,初之印象,整個村子隨處可見有年份的老厝,許多殘垣斷壁,不少路段長滿青苔,鄉里鄰里基本是老幼,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了。
為了生計,偶有留守村民上山砍樹,或賣錢或當柴火。每每提及此事,作為老黨員的村支書也一籌莫展。
2016年以來,乘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春風,中國大唐把“兩山”理念和“雙碳”戰略引入板蘭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始終,帶來了全村最迫切需要的能源工程、人居工程、生態工程、產業工程、基層治理工程。
現在,作為方圓十里八鄉脫貧振興的“優等生”、廣西自治區河池市新能源“第一村”的板蘭村,成了其他鄉鎮競相效仿的標桿。
板蘭村脫貧振興“優等生”的背后,是一條堅定不移的“生態振興”道路。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美麗中國重要的組成部分,鄉村振興總體要求當中,五句話,二十個字,其中就提出生態良好這個要求。
在實現“生態振興”的路上,板蘭村生活、生產、環境方面到處是肉眼可見的變化。
壯族“三月三”的前一天,村民羅桂合正在自家小院招呼客人,院子里已擺上了豐盛的菜肴。
7年前的今天,也就在小院這方空地上,羅桂合帶動全村接受了中國大唐“人居工程”的建議和幫扶。那時,他們全家住在黑漆漆的平房內,遇上回南天,用他的話說“鋪蓋都能擰出水來”,而全家最值錢的家當是屋中央的一個火塘和一張大通鋪。
如今,羅桂合家不僅有了小院,還建起了兩層小樓,一樓是客廳、臥室、廚房三間房,二樓是三間臥室,每層樓都有獨立衛生間。現在,像羅桂合家這樣的獨立衛生間、廚房,在全村都是標配。
結合美麗庭院創建,板蘭村統一實施了民居庭院的內外植綠,美化改善農房四周環境,提升鄉村整體風貌。通過新“廁所革命”,整合污水處理等民生項目,推廣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等行動,持續優化提升宜居環境質量。
板蘭村的“產業工程”同樣也有“綠色發展”的后續,他們在七百弄雞、肉鴿、湖羊、淡水魚等30個幫扶養殖場和安蘭李、毛葡萄等27個種植基地加快農業農村綠色技術創新與應用步伐,推進農業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態系統與產業系統循環銜接。
“兩山”理念和“雙碳”戰略的引入,給板蘭村帶來了更長遠、更深刻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返鄉,守好家鄉的青山綠水,發展自己的鄉村產業,并通過積極就業實現收入增加,又通過產業增收建設美麗山村,形成良性循環。
?板蘭村新能源“第一村”美譽的背后,是一段“空中光伏電站”加“陸地新能源車”的故事。
板蘭村距離最近的大化縣城有3個小時車程,這樣一個遠離城市的山坳村,卻建成了河池市“首個村級大型屋頂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還保有多輛新能源電動車,且擁有統一規劃的便捷充電樁,成了十里八鄉認可的新能源村。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世界各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地球母親致敬時,板蘭村裝機容量為700千瓦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向地球母親表達真摯愛意,同時警醒全村“守好青山綠水、創造金山銀山”。
近年來,在綠色發展和智慧出行的號召之下,板蘭村在休閑區裝設光伏走廊、光伏路燈,給在此休閑的村民多一分安全;在村委屋頂光伏正前方的中央廣場上,統一規劃車位和新能源便捷充電樁,給村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
農歷“三月三”這天,藍金亭領著一家人早早就驅車出發,趕往50公里外的巖灘“睡美人”山上看演出。
“你三叔家也計劃購車了,還是用電的。”藍金亭一家述說著這些年村里的巨大變化,暢想著對更加“低碳、便捷、美好”生活的向往。
現在,新能源車不僅是村民出行的代步工具,還是板蘭村集體產業的“新農具”,肉鴿、安蘭李等近20種農副產品依靠往來的電動車更加低碳、高效地運載至各處經銷商。這個曾經“許多殘垣斷壁,不少路段長滿青苔”的山村,通過“兩山”理念和“雙碳”戰略引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了當地鄉村產業持續綠色、低碳發展。